在周匡王六年(公元前607年)七月最安全的配资平台,晋国的执政赵盾为了维护晋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,决定威慑背后的楚国,特别是当时已经归附楚国的郑国。为此,赵盾联合卫国和陈国出兵攻打郑国。然而,楚国早有准备,楚庄王得知赵盾出兵后,立即命令楚尹斗越椒率军北上支援郑国。
斗越椒此时并未有任何叛意,反而积极地维护楚国的利益。他率领楚军日夜急行,最终比赵盾的军队提前几天抵达新郑,并且与郑军一道修筑工事、设立防线,准备迎接晋国联军的到来。几天后,赵盾终于带领联军赶到郑国,但他发现楚军早已准备就绪,且斗越椒严阵以待,这让赵盾心生泄气之感,甚至动摇了撤兵的念头。
其实,赵盾此时在晋国内部的执政地位已经非常岌岌可危。晋灵公已经长大成人,并且经过长期筹谋,准备夺回军政大权。赵盾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,他在朝中的势力也开始动摇。在这种压力下,赵盾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,给晋国的将士们找了一个理由,他解释说,斗越椒在楚国内的争权行为,早已让楚国的君臣感到厌烦,未来必定自取灭亡。因此,赵盾决定暂时撤兵,从郑国退去,目的就是让斗越椒认为是他通过战争的胜利让晋国撤兵,而实际上,这样做可以让斗越椒继续在楚国内更加傲慢无忌,最终因为过于张扬而被楚国所铲除。
赵盾没有与楚军交战,而是主动撤兵,让楚国的援军行动初步成功,楚庄王的霸主计划也因此向前推进了一步。然而,赵盾刚回到晋国,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完这次出兵的后事,晋灵公就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对他下手。晋灵公派遣一名名叫鉏麑的侍卫前往赵盾的私宅,准备暗杀他。
展开剩余76%但在执行任务时,鉏麑看到赵盾已经起床准备上朝,且正专心复习即将上朝时要说的话。鉏麑见状,心生敬畏,认为赵盾是国家的忠臣,不应该被杀害,于是悄悄退了出来,并在赵盾家门口大喊,提醒赵盾注意有人要刺杀他。随后,鉏麑在院中撞树而死,显然他内心的挣扎导致了他的死。
赵盾意识到自己差点被暗杀,深感警觉,开始加强防范。而晋灵公的第一次刺杀计划也因此失败。
不过,晋灵公并没有放弃,接下来他与亲信们策划了一次新的刺杀。为了准备刺杀赵盾,晋灵公在宫中事先准备了赵盾的朝服,并将其穿在了稻草人身上,训练宫中的猛犬去撕咬这些草人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晋灵公决定实施计划,于是他在九月召赵盾入宫饮宴,准备借此机会让猛犬扑向赵盾。
然而,在宴会上,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察觉到了宫中异常的气氛,于是赶紧冲进殿内,强行把赵盾拉走,并且在宫门外护卫着赵盾离开。晋灵公见状,愤怒之下立即放出猛犬去追击赵盾。提弥明奋力保护赵盾,打死了扑向赵盾的猛犬,并将死犬扔向晋灵公,怒斥晋灵公这是残暴不仁。晋灵公在愤怒中命令宫中的甲士攻击赵盾和提弥明,提弥明孤身抵挡,最终壮烈牺牲。
提弥明战死后,甲士们继续追击赵盾,但就在他们快追上赵盾时,其中一名甲士突然反戈一击,保护着赵盾与其他甲士展开激烈的战斗。这名甲士一边挥刀抵挡,边对赵盾大声解释:“我就是当年您在翳桑救下的那个饿人!”原来,这个甲士就是当年赵盾在打猎时救下的灵辄,灵辄在后来的几年里加入了晋灵公的侍卫队伍,并认出了赵盾。
灵辄在关键时刻倒戈,保护了赵盾,直到赵盾的家臣赶来,最终成功救出了赵盾。赵盾感激灵辄,但灵辄谢绝了赵盾的好意,决定离开,独自逃亡,从此再没有他的消息。
赵盾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幸运地躲过了一劫,但他深知自己在朝中的处境依然危险。最终,他在家臣的支持下,决定离开晋国,前往边境避祸。晋灵公在赵盾出逃后,认为自己终于彻底掌控了晋国的政权,开始放松警惕。
然而,晋灵公的自满很快就迎来了他的死期。晋灵公在赵穿的引导下,前往桃园游玩时,赵穿突然发动袭击,将晋灵公当场杀死,结束了这个昏庸君主的统治。赵穿随后派人将赵盾召回,赵盾重新掌握了晋国的政权。
赵盾回国后,恢复了自己的执政地位,而晋灵公的死,也没有给赵盾带来太多负面影响。赵盾在新晋侯晋成公的帮助下继续维持着权力,国政依然由他掌控。虽然史官董狐坚持将赵盾与弑君之事联系在一起,但赵盾并未在意这个不利的记载,认为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。而晋成公也积极配合,最终将弑君的责任推到了赵穿身上,成功掩盖了这一段历史。
在这场深刻的权力斗争中,赵盾继续维持着晋国的稳定,而他与晋成公之间的默契配合,也确保了新晋侯的政权稳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瑞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